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栏目 >> 工会动态 >> 正文
开创历史!我校刘玉兰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信息来源:   2022-04-28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表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我校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刘玉兰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她继2015年获得“湖北省先进工作者”之后的更高荣誉,也是我校首位获得此项殊荣的教师,为学校增添了光彩。

刘玉兰教授事迹材料

一片冰心在玉兰 上天落地皆芬芳——记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刘玉兰教授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湖畔,玉兰花开满枝丫,层层点缀弥久香。有一位玉兰老师恰如这湖边绽放的玉兰一般高雅纯洁,岁岁年年守望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引得莘莘学子笑颜开。作为一名坚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线长达19年的教师,她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践行教师的育人使命;始终用匠心精心恒心笃行矢志科研报国的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师者的崇高,被人们广为称道。

刘玉兰今年47岁,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武汉市人大代表。她曾获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教育工会先进女教职工等荣誉,4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芬芳如她,润物无声为国育才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刘玉兰认为是当老师的荣幸,更是当老师的快乐。她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她常说“人格之于人,恰如花香之于花。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才能引导好学生,教育好学生。”作为肩负立德树人使命的师者,她一心引领学生追光,立志报国。

她十分注重课前准备,每一章节都要认真分析重难点,并查阅大量文献,将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生产实践一线的知识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更新教科书上一些过时的观点。课堂上,她激情四射,课堂气氛活跃;课间,她会和学生交流自己科研的内容、进展和计划,提高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课后,她常询问学生的听课感受,进而调整进度、内容和难度,还把学科的前沿资料发给学生,甚至与学生讨论一些目前国际上尚未定论富有争议的研究。

为了提升所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刘玉兰带领团队老师们,形成了十日精读一篇英文文献的传统。刘玉兰对研究生说:“每十天精读1篇英文文献,一年精读30篇文献,三年就是90篇文献。这些文献范围涉及行业热点、科学前沿、争议话题,只要你们认真去做、坚持去做,定会提高英文文献阅读能力、专业能力,拓展你们的科学视野。”

同时,她所带领的团队也形成了每两周一次的科学前沿PPT汇报的传统:让学生精读一篇本领域最前沿的学术论文、制作成英文版的幻灯片、上台做学术报告,并由科研团队的老师、研究生进行现场点评、提问。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养成了严谨治学、认真工作的态度,还使其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刘玉兰经常以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故事为例,与学生们探讨如何做人、做事,并鼓励他们自强自省,树立高远志向。每年考研成绩公布后,总是有一群学生围绕在她身边,询问如何选导师、选研究方向等。她不厌其烦地为每个学生进行指导,有时还亲自为学生联系导师。有一次她外出办公,在路上接了一个又一个咨询电话,直到手机没电而自动关机。

十多年前,她班上有一名个子小小、腼腆内敛的男生,上课时总坐在第一排,爱问各种学术问题。他非常喜欢科研,希望成为科学家,但成绩并不突出,怕别人知道后笑话他。刘玉兰鼓励他勇敢追寻理想,做好充分的准备,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半年后,她邀请一位美国著名教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这个大三学生用精心准备的、流利的英语请教了学术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立刻受到教授的青睐。后来,他如愿以偿进入国外著名学府深造,成为了行业精英。

老师几句鼓励的话和不经意间创造的机会,会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起到巨大的作用。刘玉兰的付出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称赞,他们毕业后还不断打电话给她,请她帮忙提建议做参谋,向她表达谢意的……曾有毕业多年的学生在发给她的邮件中写道:“感谢您曾经的严格要求,我学到了很多,即使我现在不从事科研工作,但从您那里学到的严谨工作态度、良好学习习惯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依然让我受益终生。”

执着如她,矢志科研勇攀高峰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刘玉兰深知“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的道理。她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紧跟当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在猪的营养与免疫、肠道生理功能的调控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身材娇小的她,在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专注、执着、刻苦和永不言败”。从博士阶段开始到现在,她整整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奋战在同一个研究方向上,吃饭、睡觉、做梦都在琢磨这件事儿。曾经,在写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材料的时候,几天都没有思路,然而,在一个午夜梦回的时光,突然来了灵感,深夜起来,奋笔疾书,一个成功的国家基金标书初稿就此诞生。

作为畜牧学科领域近年来表现突出的青年才俊,刘玉兰可谓是典型的科研先锋。2003年回校工作之初,为了尽快启动自己的科研工作,她在经费没有到位,甚至项目没有完全确定的情况下,自垫2万多元买试验材料,带着学生购买安装鸡笼、设计安装取暖设施,双手皮肤多处破裂也全然不顾。

作为女同志,她努力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在家庭和事业的双向付出中,依然不忘师者初心,凭着年轻人特有的拼劲和冲劲,曾经备战整夜准备材料。最终她以良好的学术背景、突出的学术水平和出色的临场表现打动评委,成为学校2005年唯一入选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的人才。

刘玉兰一直笃信天道酬勤的信条,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潜心科研,超额付出也带来超额回报。她先后6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讲3门本科生、2门研究生的专业课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一、二等奖。她是学校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005年)、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的获得者(2014年)、曾经是参与国家973项目70多名课题组成员中最年轻的专家(2004年)……

美丽如她,扎根一线服务社会

刘玉兰人美心善,多年来始终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她从事畜牧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一方面在实验室以仔猪为模型将营养学研究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本学科国际最高水平的专业杂志上,并获得多个学术奖项,得到国际国内同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另一方面经常放下“高大上”的教授身段,深入生产企业、走入农村养殖场,伴着猪鸡、闻着粪臭,探索实践,致力于将科学研究与产业需求相结合、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产品科技含量。

她来自农村,是最接地气的科学家,常说:“实验室是我们的主阵地,养殖场是我们的主战场。发表高层次论文获得科技奖励固然很重要,但将这些应用到养殖实践中,解决当前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提升行业科技应用水平更重要。一个是顶天,一个是立地,两者结合就是要实现产研协作、共同提升。”她还表示:“在学校,我们要能胜任科研创新工作,指引学生成长成才;在校外,我们要能研发创新产品,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刘玉兰先后与湖北、上海、广东、浙江、江西等地多个企业一起开展产研协作,将知识创新与应用研究有机衔接,开发了多个新产品系列,使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与产品科技含量大幅提升,帮助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她本人也先后获得“第十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

学贵有恒,执教亦然。在漫漫育人、科研与服务社会的道路上,刘玉兰用行动证明了她心中“立足岗位践初心、深耕细作笃前行”的那份坚定执着,诠释了玉兰花般“洁白无瑕品自高,甘为食药香魂在”的可贵精神,甘守三尺讲台,守望满园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