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建设 >> 评比与活动 >> 正文
我校教师喜获湖北省第三届青年教师发展论坛征文比赛一等奖
信息来源:   2019-06-12

11月27-28日,湖北省第三届青年教师发展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我校数学与计算机学院陈欣老师的论文《做一名有情怀的大学教师》荣获一等奖,并作为高校的3位代表之一在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办的湖北青年教师发展论坛上作大会交流发言,受到与会老师和领导的赞誉,尽显我校青年教师风采。

湖北省青年教师发展论坛论文比赛是由湖北省教育工会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引导广大青年教师提升教学理论水平,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受到全国总工会的高度评价。

今年4月,我校工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省第三届青年教师发展论坛论文征集评选工作,各分工会高度重视,广大教职工积极响应,踊跃来稿。经过分工会推荐、评委会初选,共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7名,优胜奖7名。校工会组织专家审阅指导,最终报送《做一名有情怀的大学教师》等五篇论文参赛。青年教师发展论坛论文征集评选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理论创新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发展。

做一名有情怀的大学教师

数计学院 陈欣

时光总是太匆匆,从初上讲台的青涩少年,到如今已经过去了15年。在这15年来,我一直在想,到底该如何上好一门课程?如何管理好一个课堂?如何去引导一个学生?接下来我的讲述,与其说是教学经验,还不如说是一种教学上的追求,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在文章的开头,先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个月前的一个下午,我下课后准备回办公室休息一下。在楼梯口远远看去,一个清瘦的背影徘徊在我办公室的门口。走到近前,一张稚嫩而又略带一丝成熟的面庞一下子就让我叫出了他的名字——白俊。“老师,我博士快毕业了,马上就要和导师去澳大利亚了,过几天就走……”,“你不是在深圳吗?走之前怎么回武汉了?这里有你放不下的人?对了,我猜一定是个姑娘!”我和以前一样,开着这个木讷的小伙子的玩笑。“老师又开我的玩笑了……我只是想来看看老师您……老师,您比以前憔悴了些,一定要注意身体啊!”他拉着我的手,就像个小孩子牵着父亲一样。思绪突然就回到2009年:他来自山西大同,那年才刚大一,刚开始对数学和计算机一窍不通!为了学好专业,天天缠着我,为了多点时间上机,他要我把管机房的任务交给他,从此后四年,机房卫生开关,设备维护都是他的活!他毫无怨言,一直就这样辛苦,就为了每天可以比其他同学额外多几个小时上机的时间……毕业以后,从很多人的口中得知,他成了很优秀的人,在名校深造。现在看到他,真有种说不出的亲切,他们身上,何尝不是浸染着老师们的青春。是的,时光会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留下痕迹,对我,对他,对所有人!

在一些大学里,存在一种很有趣的现象: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连老师的名字都不知道,当然,连班上学生名字叫不出十个以上的老师,也不在少数。很多人理解的大学,和很多人实际看到的大学,就是这个样子,什么样子呢?老师只管上课,下了课夹起讲义就走;课下完全不管学生,和学生没有任何的交流;师生之情很淡漠……我不喜欢这样的大学。我印象中的大学师生关系应该是这样的:课上融洽、热烈、活泼,课下亲密如朋友,聊人生,谈历史,看未来,说梦想……

很多时候,我们看待一个学生的眼光和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也许需要更新一下了。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关怀,而不是通过一次作业的抄袭,或者是一次课堂上的玩手机,来简单地去给一个学生贴上标签,那么,也许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代沟多少能消除一点。有人会说,那能消除多少呢?我没想得那么悲观,能消除多少是多少!师生之间,应该有情。

谈到师生之情,我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故事,第一个是现代的,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那一天我在上课,有个孩子不停地看手机,心神不宁,我就布置了几个题给全班做,然后悄悄走到他跟前。他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她女朋友来武汉找他,但是现在火车站附近迷路了,他怕她出事所以想请假去接她,但是又不敢和我说。我果断地答应他的假,让他去火车站。他后来下了课打电话给我,说安置好了女朋友,早上自己落下的课一定会补起来的。事后我在想,我们总是教导学生要坚强要有爱心要有担当,那么在一个深爱着自己的女孩子的眼里,他就是最大的依赖,人家碰到困难了,最需要你,那么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就应该去接她,这是他的担当。如果我摆出一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说教他批评他,那么这个孩子一天的课都上不好,而且自己也会内疚自责,关键是会挫伤他的自尊心,也会让他怀疑自己所坚持的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出现那样的结果,那绝对不应该是现在的教育提倡的,不是吗?事实上,在后来的学习,这个孩子展现出很坚强的一面,学习上生活上都很有担当,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老师教导一个学生所应该具有的情怀。而这样的感悟,不是当年初上讲台的青涩小子所能具有的。随着时光的流逝,在对教与学的不断反思中,我也在逐渐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了一种追求,那就是对情怀的追求。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的,史可法和左光斗的故事。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应该就是左光斗了吧。他是明末的一个文官,因上书弹劾魏忠贤,被魏忠贤以受贿的罪名抓了起来。左先生是一个不怕死不怕疼的人,但是他也有怕的,他怕自己的学生受到伤害。左光斗一直都在骂魏忠贤,恼羞成怒的魏忠贤采取了极端手段,用烙铁烙伤了左光斗的脸和嘴。“看你小子还能不能骂得出来!”左光斗有一个学生,叫史可法。听说自己的老师快被折磨死了,他急得不行,一边哭一边来看自己的老师。可是看守不让他进。为见自己老师的最后一面,他给看守跪下了。男儿膝下有黄金啊,可为了能见老师最后一面,死也值得了,更何况是跪下!看守被他感动了……他乔装成捡垃圾的,在黑布隆冬的诏狱里摸了半天,才摸到了左光斗的牢房。左光斗是坐着的,因为他的腿已经被打没了(筋骨尽脱)。面对自己学生的到访,他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脸已被烙铁烙坏,连眼睛都睁不开。史可法被惊呆了,跪下来抱住老师失声痛哭。左光斗听到了哭声,醒了过来,却只有愤怒,出离的愤怒:“蠢人!这是什么地方,你竟然敢来(此何地也,而汝前来)!国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死就死了,你却如此轻率,万一出了事,将来国家的事情谁来管!?”学生呆住了,呆若木鸡。左光斗的愤怒似乎愈发激烈,他摸索着地上的镣铐,做出投掷的动作,并说出了最后的话:“你还不走?!再不走,无需奸人动手,我自己杀了你(扑杀汝)!”面对着世界上最温暖的威胁,学生眼含着热泪,快步退了出去。临死前,左光斗用自己的行动,给这名学生上了最后一课:一个人应该坚持信念,至死也不动摇。天启五年(1625)七月二十五日,左光斗在牢中遇害,年五十一。二十年后,扬州。南京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南明政权的头号重臣史可法,站在城头眺望城外多尔衮的清军大营,时为南明弘光元年(1645)二月。雪很大,史可法却一直站在外面,安排部署,他的部下几次劝他进屋躲雪,他的回复总是同一句话:“我不能对不起我的老师,我不能对不起我的老师(愧于吾师)!”史可法最终做到了,他的行为,足以让他的老师为之自豪。

十多年前,初上讲台的我曾天真地以为,当好一个老师,就是为学生制定出详细而切实的诸多规范,约束他们,教导他们,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太肤浅。我想说的是,做一个好老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应该从任何的细节上为自己的学生着想,同时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表率。我想去做一个有情怀、为国为民的老师,教一批很纯粹、不忘初心的年轻人,一起爱着这个世界,并且帮助他人,报效国家。如此,甚好。

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个“道”,在我的理解里就是一种情怀。不过说起来,我也不知道情怀二字到底该怎么去解释去定义。我只是自己的一种感觉,这种情怀应该包含:坚强、责任、爱心、鼓励、信心、坚持还有担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于丹老师的一个故事,对,就是百家讲坛那位。(以下故事里的我,是指的第一人称于丹)有一次,教务长王一川老师特别认真地找到我说,于丹,我找你核实一件事。有一位老督导员跟我说,我们有一个老师在早上上课,刚上了十几分钟,外边下雪了,她把课停了,让学生都穿上棉袄跟她下楼,大家去玩雪......他还没说完,我就回答:“王老师,那人就是我,这事肯定是真的。这肯定违反本科教学规定了,我就问,这事儿还处理吗?”我心想,这事过去好多年了,应该过了追诉期了吧?王老师跟我说,你知道那个老督导员当时怎么跟我说的吗?他说,没想到北师大还有这么好的老师。其实,我们这个教务长一直在提倡孔子从游式教学的教学理念。王老师跟我说,于丹,你这就是一个挺好的从游式教学例子。我说,千万别普及,你也别表扬我了,你不处分我,就挺好的了。这件事情让我非常感动。我在大学里面不是一个很标准、很规范的老师。当时之所以带学生下楼,就是因为我觉得这个班上有好多福建、广东、云南的学生,这一辈子没见过雪,第一次看见雪花,你说你能讲什么内容来剥夺他们这一刻看雪的欢喜呢?下雪了,他们隔着玻璃窗,摸不着,感觉不到,多遗憾啊,所以我得把他们带下去。对于一个大学老师来说,这种想法是很不靠谱的,但是我没受处分,还居然受到鼓励。我就觉得特别暖。这个故事记载在于丹自己写的一本书《论语.感悟》里。

说出来觉得世界上很多事情是很奇妙的,上课的时候放学生看雪这样的事,2005年在我自己身上也发生过,情节大致雷同,只不过主角从于丹换成了我。有所不同的是,这件事情督导不知道,教务处也不知道,但是我却永远忘不了。班上一位福建女孩,张开了自己的双手,拥抱着漫天的雪花,眼中泛出晶莹的泪花,那一瞬间,我是真能体会于丹那一刻的心情,那种感觉真的很美。


接下来还有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山西大同的同学,大一上学期考试考得不好,家里的条件也不好,生活上也是紧巴巴,总之那会特别不自信,人也特别不阳光。那段日子,我看着他都觉得很发愁,于是就邀他来我家吃饭,北方人酒量大,几杯下肚话匣子也打开了,快一米八的小伙子,说得声泪俱下。说什么呢?“老师,现在大学生比土豆还便宜,我以后也会是很平庸的人是吗?”我呢,觉得火候差不多到了,跑进厨房,摸出几个土豆。回到座位,我拿出第一个土豆,又小又青:“你知道它值多少钱吗?皮多肉少又有毒,告诉你,白送也不要。”我转手把土豆扔进垃圾筒。接着,我又拿出第二个土豆,一斤多重,“这样的土豆,你猜怎么卖?三块五毛一斤!记住,土豆和土豆是不一样的!”。打这以后,这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积极阳光,努力坚强,以后大二大三大四年年校一等奖学金。我也是真心替他高兴。这个故事里的桥段,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应该是某一年的一期读者上记载的,我觉得挺有意思,这次正好赶上这孩子闹心,就拿出来试试。说实话,这么高明的办法,我是想不出,但是人家想出来,我为什么不试试。如果一心为学生好,耍点套路又何妨?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我们可能做不了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怀着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当初的我,认为只要有责任心就能做好教育。但是十几年过去了,我逐渐认识到,教育里面同样也需要有爱,没有真挚的热爱,是不能做好教育的。

有读者可能又要说了,您这写的都是些什么啊,就在那一个故事套一个故事,您说书的吧?嘿嘿,文章写到这里,我自己都想笑了,不过不是尴尬地笑,而是自豪地笑,开心地笑。对啊,我说这么多故事,到底想说什么?其实我想说的,早就已经说了,就在这些故事里,那就是做一名有情怀的大学教师。说起来也挺有趣,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像高等数学啊、微积分啊这样的基础课程,很多时候都是作为新生在大学阶段的第一节课出现在他们面前,而我也就是他们大学阶段所遇见的第一位老师。如何处理这第一节课,如何营造好这第一次的见面,如何陪伴并且指引他们走过这大学阶段最初的时光,让这段时光成为他们人生中难忘而又有意义的回忆?我一直在思考,在摸索……现在日益残酷的竞争环境下,高中学生的一切都是为了高考,为此他们失去了很多很多他们这个年纪应该拥有的快乐,他们身体上的辛苦和精神上的压力,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他们身边,也有很多至亲至爱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下说过一些不太准确的话语,比如说:到了大学就是天堂啦;大学里课很少,没作业;大学里随便学学就过关啦……诸如此类的话语,在年轻的大一学生身上烙下了深深的烙印。那么,在他们的第一堂大学课里面,他们会在想些什么呢?他们会希望见到一个怎样的老师呢?他们会希望听到一些什么样的话语呢?

时代给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90后、00后孩子,不会盲从所谓的大道理,不会随便轻易相信并接受一种观念,也不会随意被固化成一种模式。举个例子,我在上课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著名的数学家柯西说成是德国人,底下的学生马上举手纠正我说:“老师,百度上说柯西是法国人。”全班顿时笑作一团。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第一个触动是,以后在课堂内容的选择上要更加严谨准确;第二个触动是,要去更加深入地了解现在的学生们,了解他们是怎样去获取信息,怎样去接受、去怀疑、甚至去拒绝一个新的事物。

我理解的教师应该具有的情怀,包含以下几点的内容:

第一点,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老师的架子放下来,虚心地去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这些才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亲切,可以信任,他们就会相信眼前的这个人不是来管束他们的,而是来帮助他们的。

第二点,就是要做好教师的示范作用,所谓学深方为师,品正堪为范。如果你对学生要求多多,而自己却都做不到,请问如何服众?我曾经在教学中做过这样一个尝试,凡是迟到的学生罚抄《弟子规》一遍,起初效果不明显,后来我做了一下调整,凡是有同学迟到,作为教师的我要负有教育不当的责任,所以我作为教师也要陪抄《弟子规》一遍。没过几个星期,迟到的现象基本杜绝。我的理解,这就是感化的作用。某种程度上,我相信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教育是对自己的约束,而不是对别人的强制。教育,不只是面对学生,也是面对我自己。我在教育学生,同时也在教育我自己。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导学生要具有真挚的情怀。我在课堂上曾经给学生们讲述了我2015年去日本旅游时的三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是在东京的明治神宫,门口写着一行字,用中国字写的“请勿大声喧哗”。为什么用中国字写?写给中国人看的。第二个片段是在大阪的环球影城,垃圾桶上写了一行字,“请把垃圾丢在此”,也是用中国字写的,代表中国人走到哪垃圾就丢到哪。我记得有一次在读者上看到:一群小学生到长城去,一路上老师都在捡垃圾,突然有个外国人拿起相机把这一幕拍下来。为什么他要拍这一幕?他觉得很稀有,中国人在捡垃圾。我们把好的做出来,才能够让国家名声愈来愈好,所以不要小看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第三个片段是在京都的清水寺,厕所里面写着中国字“便后请冲厕”,上完厕所要冲。这三个习惯应该什么时候教?从小。诸位同学,你去过东京的明治神宫吗?你去过大阪的环球影城吗?你去过京都的清水寺吗?可能去的人不多,能去的都是什么人?有没有一个农民,每天在那里耕田求三餐温饱的,可以跑到那里去的?没有,都是留学生,或者很有财富或者很有地位的人,这样的人,都是我们眼里的精英。结果他们却连这些基本的礼仪、规矩都不懂,这反映出我们的教育出现了大问题,做人做事的教导严重缺乏。

当我在课间的空闲里给同学们讲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注意到基本上没有同学在低头看手机或者走神,这说明什么?我们的青年学生潜在意识里是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是非观的,就看你老师怎么把这些东西激发出来。当我讲到中国人去韩国看世界杯,被韩国人批评不讲卫生,垃圾扔得满球场都是的时候,我看到班上同学脸上的表情开始不自然;当我接下来再讲到韩国人申遗抢咱们的孔子和端午节,同学们脸上开始有愠怒的神色;我趁热打铁,指着他们刚刚扔到地上的豆浆杯子和零食袋子说,咱们中国人自己的面子是自己丢的,怪不得别人。我注意到,这时班上有几个同学站起身默默地把垃圾捡起来,扔到教室外面的垃圾桶。我开始意识到,我的教育方式也许是正确的。在一个月以后就见到了成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同学们开始学会尊重他人,规范自己,走出教室记得关灯,零食袋记得拿走,在课堂上玩手机、讲小话的也减少很多。慢慢的,在言行上的约束也影响到学习,他们中的很多人,学习开始变得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

写了这么多,说实话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写的都是些什么,只能说是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吧。其实,我就是想说,想教好一门课,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知识本身,而是要让自己具有一种情怀,也就是说,我自己要进步,要有很高的要求,然后影响到学生,给他们一种积极的正确的引导。